“百家姓村”:北京一个小山村竟有135个姓
来源:
|
作者:family-100
|
发布时间: 2014-10-20
|
3629 次浏览
|
分享到:
一个500多户人家的小村庄,竟然有135个姓氏!这听着叫人惊奇的小村,就在北京密云县古北口镇,名为河西村。
一个500多户人家的小村庄,竟然有135个姓氏!这听着叫人惊奇的小村,就在北京密云县古北口镇,名为河西村。
最新的调查统计显示,该村135个姓氏来自全国20多个省、区、直辖市,涉及7个民族。全村姓氏之多,在华北地区首屈一指。
“百家姓村”发现纯属偶然
“我们村的百家姓,还是一个施工队发现的。”66岁的老书记张玉山说。
那是2006年,村小学翻修操场,施工队队长到村委会,偶然发现墙上挂着的户代表名单,各户户主的姓氏几乎都不一样,“人家都是张各庄、李各庄,一村就几个大姓,你们村可热闹嘿!”
施工队队长的一句玩笑话点醒了当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张玉山,“这不是灯下黑么,咱怎么没注意到呢!”
全村到底有多少姓氏?2007年,借着农村合作医疗入户登记,村两委对各户进行了摸底。调查的结果是,全村当时有600户、1900余口人,124个姓氏。张、王、李、赵姓氏人数最多;那、桐、菅、敖等少数民族姓氏也能找到。自此,河西村就成了远近闻名的“百家姓村”。
2014年河西村对全村人员结构再一次进行了统计。和2007年相比,全村总户数减少了60余户;人口总数减少了100多人。姓氏从124个增加到135个。
历史上重军驻守商贾云集
“这村最早叫柳林营,因为靠着大河套,柳树多。明朝修了长城以后,这里变成边关要塞,常年有驻军。”张玉山介绍,有驻军,就有随军家属;驻军和随军家属的增多,就促进了生活用品、军需粮饷、军械、办公、民居扩建的需求,因此又招来全国各地各项经营的商人。
渐渐地,古北口就成了方圆百里的军事、政治、文化中心。再加上是南北交通要塞、商品流通经营集散镇,又陆续招来了全国各地的财主、能人志士,也带来了他们的家人、佣人,引来了各行各业的手艺人。蒙古族、朝鲜族、回族等少数民族也聚集在此,进行商品交易,并与当地人通婚,留下后裔。
据史料记载,1750年至1850年的100年间,是历史上河西一带最繁盛的时期,有1000多户,8000多口人。
“现在,本村大部分人都是军人、商人的后代。”老张说,因为祖先来自五湖四海,姓氏也就五花八门。
“漏八分”诙谐记录百家姓氏
全村这么多姓氏,怎么记得住呢?张玉山嘿嘿笑了,“咱用‘漏八分’编了一套,保你朗朗上口,好看,好记。”
啥叫“漏八分”?老张演示了两句——“‘慌里慌’,‘占山为’怎么还没过来呢?”“他去医院看‘锯齿獠’了。”
张玉山解释说,“慌里慌”是“慌里慌张”的简称,指的是姓张的村民。“占山为”是“占山为王”的简称,指的是姓王的村民。“锯齿獠”是“锯齿獠牙”的简称,意思是那人看牙去了。
“说四个字,把最后一个字藏起来,这就叫‘漏八分’”。“漏八分”为河西村独有,最早在明清时代是作为商贩交易的暗号使用,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民间语言艺术。直到现在,河西村还有很多老人喜欢用“漏八分”逗闷子。
在用“漏八分”编写的百家姓上,每个姓氏都被组成四字成语或者短语(有的音同字不同),例如字正腔(袁)、子孙万(代)、无坚不(崔)、吉星高(赵)、百万雄(师)、一撇一(那)等。